您好,欢迎来到定西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行业动态

引洮工程:浩荡洮河润陇中

时间: 2018-09-06 11:23:54    来源: 定西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转自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王云祥)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 被称为“圆梦工程”的引洮供水工程,是迄今为止甘肃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了让甘肃陇中300多万人喝上干净清洁的自来水,几代人经过4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于2014年通水使用。从此,定西人喝上洮河水,会宁人用上洮河水,陇中大地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农业活了,农村富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变了。

 

  追梦:艰苦求索为解渴


  我省中部的定西、会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向来干旱少雨,引洮供水工程未通水前,这里水资源极度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定西市安定区龙潭村,全村35户,150余人,由于水资源短缺,全村村民吃水异常困难。68岁的龙潭村村民郝勤说,“10年前,全村只有一眼泉,水很小,排上三天三夜的队,才能打回来一桶水。”

  为了解决陇中旱区群众吃水难题,许多干部群众和社会爱心人士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自己的汗水。 定西市安定区龙潭村委会主任杨举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启动了‘121’水窖工程,通过将雨水、雪水积存到水窖里沉淀后饮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但遇到冬春连旱现象,水窖里也就没有积水,还是不能彻底解决吃水难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甘肃陇中人民群众的吃水问题。1958年,甘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次引洮工程正式开建。

  定西市安定区龙潭村村民张世杰今年82岁,是1958年参加引洮工程建设的先遣队成员。“当年我23岁,随同村里的修渠队伍步行了六天时间,才走到引洮工程现场岷县中寨镇。当时生活十分艰苦,每个人一天的伙食只有半斤粮,根本吃不饱。后来工程队没粮吃了,我们下工后就在山上挖野菜。” 张世杰说,当时修渠的人很多,有些人住在当地老乡家里,而大部分民工就住在工地上新挖的土窑里。

  据张世杰回忆,来自全省各地的十多万农民组成了工程队,他们修渠的那座山体陡峭,工程队一边挖山,一边将挖下来的土装进竹筐内,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运走。为了凿开大石山,工程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爆破队,队员们用钢钎、铁锤在石头上打开洞眼,然后在洞眼里填上火药、雷管,再引上导火线,紧急疏散就近的施工队后,由专人将火线迅速点燃爆破,听到爆破炮声一响,工程队再到现场清理碎石废渣,引水石洞就是这样一寸寸打开的。

  “当时我们属定西县管,修渠的民工来自全省各地,一个县划定一块土方,按照指定的土方挖山修渠。我们在半山腰挖山,洮河就在山脚下,挖了三年时间,终于将陡峭的大山挖成了10米宽的平台,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宽阔的大道,一直延伸到远方,但最终还是没有把洮河水引上来。”张世杰说。

  3年后,由于技术问题和工程资金短缺,甘肃历史上首次规模最大的引洮调水工程建设被迫叫停,10万民工队只好望河兴叹。

  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引洮调水工程的倡议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甘肃省委、省政府再次将引洮调水工程列为甘肃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进行了讨论,并将报告书上交国务院。2002年10月14日,国务院正式讨论通过了《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同年12月2日,甘肃省引洮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负责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2006年8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11月22日,总投资36.98亿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筑梦:挑战“不可能” 

  引洮一期工程供水总干线以九甸峡为起点,通过隧洞、暗渠、渡槽依次穿越九甸山、宗石山、驮子山、尖山、漫坝河、东峪沟、新寨、秦祁河、高峰进入主要灌区及供水区,之后通过明渠、渡槽、短隧洞,沿内官盆地南缘山脚向东延伸,过香泉、吴家川、马莲沟、大营梁,至马河镇结束。供水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涉及榆中、渭源、临洮、安定、陇西、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155个乡镇,总人口约300万人。  

  “从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开工后,我一直参与工程建设,当时最难的是位于渭源县境内的总干渠7号隧洞的修建。该隧洞全长17公里,施工到中途时遇到了粉细含水疏松砂岩地质层,导致TBM(隧道掘进机)出现卡机、下沉现象,而且上方砂岩塌陷,根本无法作业。” 定西市安定区供水办公室副主任李强说。  

  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负责7号隧洞施工的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引洮供水项目部也不得不停止作业,并邀请国内知名水利专家学者,对该段施工问题进行研讨论证,最终专家组一致同意采取“垂直冻结法”进行施工。  

  据李强介绍,“垂直冻结法”进行施工这一技术的应用,攻克了“含水疏松沙地层”打涵洞的世界性难题,创造了我国水利工程在240多米以下隧洞冻结施工的历史记录。 

  “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一座山都冻结了,这样的科技攻关实在令人难以想象,挑战了‘不可能’的施工极限。” 李强说,引洮供水7号隧洞TBM(隧道掘进机)每月完成掘进1868米的任务,刷新了之前TBM(隧道掘进机)月掘进1800米的世界纪录。该项目标志着我国单护盾TBM掘进机施工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攻坚克难,2014年12月28日清晨,引洮一期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历经8年工期的甘肃九甸峡水库建成并开闸放水,清澈的洮河水沿着新建成的总干渠流向陇中大地。 

  8月21日,在安定区内官镇,李强指着路旁凸起的”n”形管状物说:“你看看,这就是一期总干线通风口,下面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主干线,洮河水就是沿着这条主干线一直通到会宁。”  

  随着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投资73亿元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于2015年8月正式开工,计划利用6年多的时间完成所有工期,主要目的是解决甘肃中部地区的武山、甘谷、秦安、静宁、通渭、安定、陇西、会宁8个干旱县区城乡生活、工业、生态和工业灌溉用水,涉及97个乡镇1692个行政村,供水人口达268万人。”省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崇锋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由87%的隧洞和暗渠、渡槽等高难度工程组成,二期工程沿线共有171座隧洞,其中总干渠95%都是洞渠,相对于一期工程而言,二期工程建设中的施工难度更大。 

  “为了提高施工工效,引洮供水二期隧洞工程原设计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不同的围岩类别,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全线逐渐形成了以液压锤、铣挖机、悬臂式掘进机等机械开挖为主的施工工法,整体上控制了隧洞的超欠挖,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开挖进度,间接降低了二期工程总体投资风险。” 徐崇锋说。 

 

  圆梦:水到陇中满目春 

  

  来了洮河水,陇中一带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这个直径约位20米的圆形灌溉配套蓄水池,池蓄水能力为1500方,解决了周边3000多亩土地的灌溉用水。平时用洮河水把水蓄满,浇地时用水,不浇的时候就关掉,既节约用水,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李强指着安定区内官镇建成的蓄水池说,安定区目前共有这样的23个蓄水池,部分解决了旱季农业用水。 

  “以前村里水源紧缺,只能种植小麦、玉米和胡麻等作物,一亩地收入不到300元。”安定区内官镇勤西村村民李海说,自从2015年引来了洮河水,村里变成了蔬菜基地,每亩地的蔬菜收入在5000元左右。 

  据记者了解,在安定区内官镇,蔬菜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比比皆是。以前这里灌溉主要依靠机井,现在有了洮河水,往日的机井都填埋了,即使海拔较高的山地,通过提灌供水后,也能种蔬菜了。   

  而在十年九旱的会宁县,引洮供水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涉及全县北部11个乡镇,年供水量2305万立方米,全年灌溉2.39万亩,灌溉供水450万立方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河畔、甘沟、柴门等乡镇的露地蔬菜和国土绿化项目已全面启动。随着全县绿化造林活动的持续推进,这里的生态持续恢复,到处可见“天蓝、水绿、山青”的可喜景象,全县林地面积已经达到2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   

  据省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海勇介绍,为了深度解决甘肃旱区缺水的现实,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配套工程随之启动,该工程分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两部分,城乡供水是调蓄水池(库)、村镇集中供水水厂及与现有村镇供水工程的对接管道等城乡供水设施,总投资53.87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使用。其中对农业灌溉设施工程总投资约52亿元,计划利用三年完成建设任务,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以天水、定西、兰州、白银等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改善和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看改革,促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加速了引洮工程建设的步伐,清澈的洮河水滋润了甘肃陇中一带的干旱土地,往日的旱田如今变成了水田,到处都是碧绿的蔬菜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生态农业也由此迈上新的台阶。   

  当记者采访结束时,张世杰老人坐在自家的火炉旁,用清凉的洮河水煮罐罐茶喝,回忆起当年修渠的艰苦历程,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上一篇:简报第164期 市水投集团选举出席中共定西市国有企业委员会第一次 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顺利召开

下一篇:省水利厅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 研究部署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等工作